在这样的海洋环境变化影响下,珊瑚骨骼密度在过去168年呈现出缓慢但持续的下降(图1 a),下降幅度为~5.6%。骨骼密度随着海水pH下降而降低,这佐证了前人提出的珊瑚骨骼密度对酸化更为敏感的认识(图2 a)。温度对骨骼密度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一定程度的升温有助于碳酸钙骨骼沉淀,而当超过珊瑚的理想生长温度,升温则不利于骨骼加密(图2 b)。同密度相比,骨骼的线性生长率和钙化率(后者由前者主导)在过去168年具有上升趋势,但1960s以来,即升温时期,二者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达到了~14.9%。目前来看,虽然生长率(钙化率)对升温与酸化的响应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 > 0.05),但总体上pH与生长率的关系呈现出阈值效应,并且升温对生长率有抑制作用(图2 c, d, e, f)。总而言之,西沙滨珊瑚的骨骼密度对该海域的升温与酸化更为敏感,而骨骼的线性生长对目前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似乎更不直观。这些证据都表明南海北部珊瑚的生长现状不容乐观,同时也指出海洋酸化和暖化并非引起南海珊瑚礁退化的主要因素。
该研究受中科院先导B类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涂光炽优秀青年学者”、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项目联合资助,近期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
论文主要实验数据在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平台完成测试。
论文信息:Kang, H., Chen, X., Deng, W., Wang, X., Cui, H., Liu, X., et al. (2021). Skeletal growth response of Porites coral to long-term ocean warming and acidific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 126, e2021JG006423.